百度 各级领导干部不管职务多高、资历多深,都要不忘向人民群众学习,多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从人民群众火热实践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提升本领。
原标题:充电宝3C认证 有代理公司钻营漏洞
在入工厂检查等环节,认证代理机构能投机取巧;有代办商家称,只需2900元即可借用其他工厂资质
从召回潮到认证严查,充电宝行业驶入3C“深水区”。
7月6日凌晨,罗马仕发布内部通知,罗马仕正式发布停工停产文件:2025-08-04起持续6个月。除召回相关员工外,其余员工停工停产。罗马仕“轰然倒塌”。
这一场因充电宝在航班上热失控引发的排查,致使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头部企业发起召回,随后蔓延至充电宝行业3C认证大检查,充电宝行业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审视与修正。此次3C认证风暴堪称充电宝3C认证的“成年礼”。
认证行业人士林涛(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充电宝的3C认证流程并不复杂,主要为:从样品送检到入工厂检查,再到出厂抽测样品再核验,最后就是认证审核后颁发3C证书。
他表示,其中第一环节只对来样负责,不容易出问题,而后面两个流程则存在弄虚作假的空间。有专营的认证代理机构轻车熟路,利用漏洞投机取巧。有代办商家声称,只需2900元即可借用其他工厂的3C资质,省去了几个月的下证时间。
认证成本
认证一个型号通常需要2万至3万元
“认证一个型号才2万元,一个型号卖几十万只(此次召回数量都是百万级),而且厂家并非这样认证,一张证书上会放多个型号,摊到每个充电宝上的认证费用成本低至一分钱,贵的也就几毛钱。”林涛表示,充电宝的3C认证成本并不高。
多位检测、认证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3C认证费用对于销量大的大企业来说并不高,分摊到每个充电宝产品的成本很低。
据业内介绍,充电宝3C认证主要由三家认证机构承担,包括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各占1/3。完成一项3C认证的费用通常在2万至3万元人民币之间,且整个流程通常需要至少3个月时间。
认证流程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企业提交申请,提供产品信息和相关资料;第二步是样品测试,将产品送至指定实验室进行检测;第三步入工厂检查,认证机构对生产工厂进行现场审核;第四步,认证审核,审核通过后颁发3C证书。
罗马仕在其官网介绍,公司于2023年获3C认证的移动能源品牌,为行业首批。而此次罗马仕召回的49万件充电宝,正是公司获3C认证期间生产的。
如今,3C认证正在重新核验。罗马仕产品多个证书处于“已暂停”状态,显示的原因主要是“证书暂停后需向分中心/北京检查部申请恢复的情况”,证书状态变化时间集中在6月14日。安克创新处于“已暂停”的认证证书中,有的原因是“生产厂不接受认证机构未事先通知的监督检查或监督抽样检测”。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是罗马仕充电宝的锂电池供货商之一。目前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拥有的74张3C证书,均被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已依规对该企业生产的锂电池产品全部封存。
对于市场有传言,市面上可能超过50%的问题电芯还在流通,但因为没有召回机制,可能还会存在风险。林涛预计,“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企业发起召回。”
近期,充电宝企业都在加紧做3C认证。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人佑安(化名)介绍,最近申请确实非常多,在风口上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了部分产品。
佑安提到,近期3C认证周期拉长,“认证周期长短取决于工厂,部分工厂体系资料完善,生产较快,认证数量大增,因此周期延迟20天到一个月。”
认证漏洞
认证代理机构有投机取巧的机会
“产品标准认证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如果想要钻空子,总能发现漏洞。”林涛告诉记者。
林涛介绍,认证的第一环节是型式试验,就是样品送检,确认样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第二环节相当于工商检查,是入工厂检查,因为第一个环节可以购买好企业的产品送检,检查生产来料、工艺控制,是否有能力生产出好产品,是否能够保证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称之为产品一致性。第三步是出厂抽测样品再核验,检查是否一致。
“一个工厂一年只去一次,成本并不高。第一环节不容易出问题,因为有标准,只对来样负责,后面两个流程则存在弄虚作假的空间。”林涛指出。“认证代理机构轻车熟路,利用漏洞投机取巧。”
有代办商家给出了捷径:借用其他工厂的3C资质,厂审他们来承接,这样操作的优势是即便没有工厂也能拿到资质,费用只需2900元,不仅便宜,还省去了几个月的下证时间。
记者7月7日在多家电商平台上看到有代理机构提供3C认证服务。记者在上述平台询问充电宝3C认证收费标准,收到的都是自动回复,“您这边是厂家还是销售方需要做认证?是新增型号还是从未认证过?是哪个类别的产品?产品说明书、外观图、结构图有吗?”除此之外,记者均未收到来自人工客服的回复。
有电商平台上名为“代办资质认证”的机构客服对记者表示,“自己新认证3C需要验厂,要正规厂家,时间6-12个月,费用30000,有效期5年。”
“如果是平台入驻或者是上架宝贝需要,我可以找个对应你类目的授权一个给你,包你上架宝贝。一个平台一年费用2500。”该商家介绍。
该商家解释,“授权是指借别人公司的3C证书,上传平台使用。授权只有授权书上面有你公司名称和盖章,证书上面没有你公司和产品信息。”
记者注意到,该商家的授权服务有超600人付款。
佑安也表示,企业想要认证就会将样品送至检测实验室或者由实验室安排业务员过来拿。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有些企业在认证时使用较好的材料,而在生产大货时又是另一种情况。
“第三方检测机构,包括发证机构检测机构样品没有问题,也没有资格对大货样品进行抽检,只有各地的市监部门和海关检测中心具有抽检执法权。”佑安还提到检测机构的局限性。
在佑安看来,审核人员对所有生产管控和各个环节品质需要核对。这个过程对于重视品牌和品质的企业而言,是一场质量的提升和改变。
“不过,有些企业将这件事情视为例行公事的流程,应付了事,可能出现审核人员离开后,继续按照原有方式处理。”
此次充电宝风波,正是电芯供应商更换了材料。“确实是供应商的材料有变化,我们沿着这条线排查,又发现有部分批次的检测结果显示正极材料的金属异物超标。所以最终确认,这批电芯的材料有多次变更,这意味着电芯有多重风险。”安克创新副总裁、充电及储能业务负责人熊康接受采访时提到。
熊康坦言,作为品牌方,绝大多数充电宝企业,包括过去的安克创新,是不具备拆解电芯分析材料的能力的,更多是将它作为一个来料进行管理。“我们自己的研发更多聚焦在电力电子技术、结构设计等方面,而电芯的研发制造主要是电化学体系。在日常抽样检测中,各项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没能力识别出风险。”
据罗马仕内部人士郭毅(化名)透露,罗马仕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由于追求低价,能给到经销商的利润非常低,为了多挣点钱,这些经销商会在拿到罗马仕的生产许可之后,去找一些不知名的小厂代工,没人打开看充电宝里边具体是什么材料的,真假难辨。”
行业新军
有头部科技公司计划入局充电宝行业
充电宝企业的毛利率并不低。安克创新2022年-2024年充电类产品毛利率分别为41.86%、42.26%、41.46%。绿联科技2024年充电类产品毛利率36.57%。另据郭毅透露,前几年,充电宝企业的毛利率曾高达80%,在2022年下降到40%。业内表示,“从制造业来看,这个毛利率水平已相当不错。”
今年5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一部曾发布《关于移动电源(0914)、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0915)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程序调整的通知》显示,自2025-08-04(含)起调整为唯一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自当日起受理的新申请,试验样品由原来“企业送样”调整为“从生产现场抽样”。
此举可能会筛除部分低质企业。佑安介绍,目前中小型企业想获得3C认证并不容易,因为在审厂环节没有固定工厂,所以不具备3C条件。很大一部分贸易商虽然从工厂拿到货物,但是工厂可能不愿意配合3C认证。
“在现有体系下,大家对品控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向手机厂看齐,按照标准要求生产充电宝的电芯。”充电宝业内人士郑理观察发现,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家的充电宝,绿联、倍思还有一些新兴品牌都有机会承接这部分市场份额。
目前,手机企业充电宝型号非常少,而且以老型号居多。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仍有头部科技公司正计划进军充电宝行业。
原标题:充电宝3C认证 有代理公司钻营漏洞
在入工厂检查等环节,认证代理机构能投机取巧;有代办商家称,只需2900元即可借用其他工厂资质
从召回潮到认证严查,充电宝行业驶入3C“深水区”。
7月6日凌晨,罗马仕发布内部通知,罗马仕正式发布停工停产文件:2025-08-04起持续6个月。除召回相关员工外,其余员工停工停产。罗马仕“轰然倒塌”。
这一场因充电宝在航班上热失控引发的排查,致使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头部企业发起召回,随后蔓延至充电宝行业3C认证大检查,充电宝行业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审视与修正。此次3C认证风暴堪称充电宝3C认证的“成年礼”。
认证行业人士林涛(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充电宝的3C认证流程并不复杂,主要为:从样品送检到入工厂检查,再到出厂抽测样品再核验,最后就是认证审核后颁发3C证书。
他表示,其中第一环节只对来样负责,不容易出问题,而后面两个流程则存在弄虚作假的空间。有专营的认证代理机构轻车熟路,利用漏洞投机取巧。有代办商家声称,只需2900元即可借用其他工厂的3C资质,省去了几个月的下证时间。
认证成本
认证一个型号通常需要2万至3万元
“认证一个型号才2万元,一个型号卖几十万只(此次召回数量都是百万级),而且厂家并非这样认证,一张证书上会放多个型号,摊到每个充电宝上的认证费用成本低至一分钱,贵的也就几毛钱。”林涛表示,充电宝的3C认证成本并不高。
多位检测、认证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3C认证费用对于销量大的大企业来说并不高,分摊到每个充电宝产品的成本很低。
据业内介绍,充电宝3C认证主要由三家认证机构承担,包括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威凯认证检测有限公司、上海添唯认证技术有限公司,各占1/3。完成一项3C认证的费用通常在2万至3万元人民币之间,且整个流程通常需要至少3个月时间。
认证流程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企业提交申请,提供产品信息和相关资料;第二步是样品测试,将产品送至指定实验室进行检测;第三步入工厂检查,认证机构对生产工厂进行现场审核;第四步,认证审核,审核通过后颁发3C证书。
罗马仕在其官网介绍,公司于2023年获3C认证的移动能源品牌,为行业首批。而此次罗马仕召回的49万件充电宝,正是公司获3C认证期间生产的。
如今,3C认证正在重新核验。罗马仕产品多个证书处于“已暂停”状态,显示的原因主要是“证书暂停后需向分中心/北京检查部申请恢复的情况”,证书状态变化时间集中在6月14日。安克创新处于“已暂停”的认证证书中,有的原因是“生产厂不接受认证机构未事先通知的监督检查或监督抽样检测”。
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是罗马仕充电宝的锂电池供货商之一。目前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拥有的74张3C证书,均被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无锡市市场监管局已依规对该企业生产的锂电池产品全部封存。
对于市场有传言,市面上可能超过50%的问题电芯还在流通,但因为没有召回机制,可能还会存在风险。林涛预计,“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企业发起召回。”
近期,充电宝企业都在加紧做3C认证。一家第三方检测机构负责人佑安(化名)介绍,最近申请确实非常多,在风口上有一部分企业已经完成了部分产品。
佑安提到,近期3C认证周期拉长,“认证周期长短取决于工厂,部分工厂体系资料完善,生产较快,认证数量大增,因此周期延迟20天到一个月。”
认证漏洞
认证代理机构有投机取巧的机会
“产品标准认证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如果想要钻空子,总能发现漏洞。”林涛告诉记者。
林涛介绍,认证的第一环节是型式试验,就是样品送检,确认样品是否符合相关标准。第二环节相当于工商检查,是入工厂检查,因为第一个环节可以购买好企业的产品送检,检查生产来料、工艺控制,是否有能力生产出好产品,是否能够保证持续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称之为产品一致性。第三步是出厂抽测样品再核验,检查是否一致。
“一个工厂一年只去一次,成本并不高。第一环节不容易出问题,因为有标准,只对来样负责,后面两个流程则存在弄虚作假的空间。”林涛指出。“认证代理机构轻车熟路,利用漏洞投机取巧。”
有代办商家给出了捷径:借用其他工厂的3C资质,厂审他们来承接,这样操作的优势是即便没有工厂也能拿到资质,费用只需2900元,不仅便宜,还省去了几个月的下证时间。
记者7月7日在多家电商平台上看到有代理机构提供3C认证服务。记者在上述平台询问充电宝3C认证收费标准,收到的都是自动回复,“您这边是厂家还是销售方需要做认证?是新增型号还是从未认证过?是哪个类别的产品?产品说明书、外观图、结构图有吗?”除此之外,记者均未收到来自人工客服的回复。
有电商平台上名为“代办资质认证”的机构客服对记者表示,“自己新认证3C需要验厂,要正规厂家,时间6-12个月,费用30000,有效期5年。”
“如果是平台入驻或者是上架宝贝需要,我可以找个对应你类目的授权一个给你,包你上架宝贝。一个平台一年费用2500。”该商家介绍。
该商家解释,“授权是指借别人公司的3C证书,上传平台使用。授权只有授权书上面有你公司名称和盖章,证书上面没有你公司和产品信息。”
记者注意到,该商家的授权服务有超600人付款。
佑安也表示,企业想要认证就会将样品送至检测实验室或者由实验室安排业务员过来拿。这个过程中不排除有些企业在认证时使用较好的材料,而在生产大货时又是另一种情况。
“第三方检测机构,包括发证机构检测机构样品没有问题,也没有资格对大货样品进行抽检,只有各地的市监部门和海关检测中心具有抽检执法权。”佑安还提到检测机构的局限性。
在佑安看来,审核人员对所有生产管控和各个环节品质需要核对。这个过程对于重视品牌和品质的企业而言,是一场质量的提升和改变。
“不过,有些企业将这件事情视为例行公事的流程,应付了事,可能出现审核人员离开后,继续按照原有方式处理。”
此次充电宝风波,正是电芯供应商更换了材料。“确实是供应商的材料有变化,我们沿着这条线排查,又发现有部分批次的检测结果显示正极材料的金属异物超标。所以最终确认,这批电芯的材料有多次变更,这意味着电芯有多重风险。”安克创新副总裁、充电及储能业务负责人熊康接受采访时提到。
熊康坦言,作为品牌方,绝大多数充电宝企业,包括过去的安克创新,是不具备拆解电芯分析材料的能力的,更多是将它作为一个来料进行管理。“我们自己的研发更多聚焦在电力电子技术、结构设计等方面,而电芯的研发制造主要是电化学体系。在日常抽样检测中,各项指标都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没能力识别出风险。”
据罗马仕内部人士郭毅(化名)透露,罗马仕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由于追求低价,能给到经销商的利润非常低,为了多挣点钱,这些经销商会在拿到罗马仕的生产许可之后,去找一些不知名的小厂代工,没人打开看充电宝里边具体是什么材料的,真假难辨。”
行业新军
有头部科技公司计划入局充电宝行业
充电宝企业的毛利率并不低。安克创新2022年-2024年充电类产品毛利率分别为41.86%、42.26%、41.46%。绿联科技2024年充电类产品毛利率36.57%。另据郭毅透露,前几年,充电宝企业的毛利率曾高达80%,在2022年下降到40%。业内表示,“从制造业来看,这个毛利率水平已相当不错。”
今年5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一部曾发布《关于移动电源(0914)、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0915)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程序调整的通知》显示,自2025-08-04(含)起调整为唯一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初始工厂检查+获证后监督”。自当日起受理的新申请,试验样品由原来“企业送样”调整为“从生产现场抽样”。
此举可能会筛除部分低质企业。佑安介绍,目前中小型企业想获得3C认证并不容易,因为在审厂环节没有固定工厂,所以不具备3C条件。很大一部分贸易商虽然从工厂拿到货物,但是工厂可能不愿意配合3C认证。
“在现有体系下,大家对品控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向手机厂看齐,按照标准要求生产充电宝的电芯。”充电宝业内人士郑理观察发现,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家的充电宝,绿联、倍思还有一些新兴品牌都有机会承接这部分市场份额。
目前,手机企业充电宝型号非常少,而且以老型号居多。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仍有头部科技公司正计划进军充电宝行业。